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食品 > - 正文 字号:

可持续“李”想计划 | 厨房中的可回收再用添新招

时间:2024-05-15  来源:消费者网  责任编辑:

摘要

可持续“李”想计划 | 厨房中的可回收再用添新招

什么是“垃圾分类”?是为不同类型的废弃物找到合适的归宿:餐桌上剩下的饭菜,应放入“厨余垃圾”;喝完的塑料水瓶、用完的玻璃酱油瓶,应扔入“可回收垃圾”……但是,它们真的只有这唯一的归宿吗?是否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找到再生价值?

带着这些疑问,411日,李锦记“可持续‘李’想计划”2024年第2站走进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——这是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名单中,成都唯一一所小学。当天,李锦记通过科普垃圾分类知识,开设手绘玻璃瓶趣味环保课堂,已然在小朋友的心中埋下了可持续消费理念的种子。

 

可持续“李”想计划第2站走进校园,改造酱料瓶

循环再用废料废渣变废为宝

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旨在实现“生产更多、更好、更节省”,在为公众提供更高生活质量的同时,减少产品供应链上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、退化和污染。作为一家对自然、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,李锦记十分重视资源再利用和回收: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运用豉油渣配合厨余等有机废物作为饲料,饲养黑水虻幼虫,再将虫的排泄物与其他有机废物混合发酵成有机肥料,用于种植。虫养大后也可以成为动物饲料。此外,仅2022年,李锦记就供应超过26000吨豉油渣给动物饲料生产商作为原料,实现副产品创造共享价值。

 

同学们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,感悟“共享成果”

企业生产会产生废料废渣,经过处理能实现可循环再利用。居民生活会产生厨余垃圾,又该怎样变废为宝呢?同学们踊跃发言,脑洞大开给出了自己的想法——“经过发酵处理形成有机肥,变成植物的肥料”、“可以做成酵素香皂,用来洗手”、“我们可以节约粮食,光盘行动,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”……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,但都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形成的可持续消费经验,是“思利及人”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。

餐餐陪伴的酱料瓶 瓶瓶有李

那些原本就属于“可回收垃圾”的玻璃瓶,他们在自己的生命周期中,又该怎样实现资源的可循环使用?剩余价值又该如何发挥到最大呢?李锦记的答案是:改良瓶子和瓶盖的设计减少浪费,以500毫升酱料玻璃瓶为例,它的重量已由320克减轻至238克。酱料玻璃瓶的减重使得李锦记减少使用约5000顿玻璃。目前,李锦记已经基本实现了85%的产品包装材料是可回收物料。

 

在希望厨师的协助下,孩子们在废弃的酱料瓶上绘画创作

在可持续“李”想计划第一场的环保科普活动中,二年级小朋友给出的答案是制作环保生态瓶,成为家居装饰的同时,也可以时刻提醒自己节约用水。这一次,四年级的小朋友们,拿起画笔,在希望厨师的帮助下,为玻璃瓶添上了色彩,画上了“衣服”,将它们变成好看的花瓶;装上五光十色的太阳能灯带,将它们变成节能玻璃瓶灯。“一闪一闪亮晶晶的,特别好看,以后家里用完的玻璃瓶,我都要做成玻璃灯。”“第一次在瓶子上画画,感觉还挺有意思的,像是赋予了瓶子新的生命。”

 

对于自己改造的艺术品,孩子们十分满意

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女士介绍,可持续“李”想计划,是李锦记联合成都市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天府社创中心专项基金、GEO+可持续发展共同发起的一项旨在向公众传播可持续发展消费理念,倡导环保、绿色的长期公益项目。成都是国家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城市,“可持续‘李’想计划第2站能够在成都这座‘无废城市’推广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,是李锦记助推零碳、无废的重要体现。”未来,李锦记将依托该计划持续走进校园、走进社区,向更多消费群体传递普及可持续消费理念,让可持续回归生活,现于生活,反哺生活。

【版权声明】
凡来源为消费者网的内容,其版权均属消费者网所有。任何媒体、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引用、复制、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,需注明“来源:消费者网”字样。本网转载其他网站的稿件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转载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。
返回
首页 • 食品 • 正文

可持续“李”想计划 | 厨房中的可回收再用添新招

发布时间:  来源:消费者网   

什么是“垃圾分类”?是为不同类型的废弃物找到合适的归宿:餐桌上剩下的饭菜,应放入“厨余垃圾”;喝完的塑料水瓶、用完的玻璃酱油瓶,应扔入“可回收垃圾”……但是,它们真的只有这唯一的归宿吗?是否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找到再生价值?

带着这些疑问,411日,李锦记“可持续‘李’想计划”2024年第2站走进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——这是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名单中,成都唯一一所小学。当天,李锦记通过科普垃圾分类知识,开设手绘玻璃瓶趣味环保课堂,已然在小朋友的心中埋下了可持续消费理念的种子。

 

可持续“李”想计划第2站走进校园,改造酱料瓶

循环再用废料废渣变废为宝

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旨在实现“生产更多、更好、更节省”,在为公众提供更高生活质量的同时,减少产品供应链上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、退化和污染。作为一家对自然、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,李锦记十分重视资源再利用和回收: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运用豉油渣配合厨余等有机废物作为饲料,饲养黑水虻幼虫,再将虫的排泄物与其他有机废物混合发酵成有机肥料,用于种植。虫养大后也可以成为动物饲料。此外,仅2022年,李锦记就供应超过26000吨豉油渣给动物饲料生产商作为原料,实现副产品创造共享价值。

 

同学们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,感悟“共享成果”

企业生产会产生废料废渣,经过处理能实现可循环再利用。居民生活会产生厨余垃圾,又该怎样变废为宝呢?同学们踊跃发言,脑洞大开给出了自己的想法——“经过发酵处理形成有机肥,变成植物的肥料”、“可以做成酵素香皂,用来洗手”、“我们可以节约粮食,光盘行动,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”……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,但都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形成的可持续消费经验,是“思利及人”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。

餐餐陪伴的酱料瓶 瓶瓶有李

那些原本就属于“可回收垃圾”的玻璃瓶,他们在自己的生命周期中,又该怎样实现资源的可循环使用?剩余价值又该如何发挥到最大呢?李锦记的答案是:改良瓶子和瓶盖的设计减少浪费,以500毫升酱料玻璃瓶为例,它的重量已由320克减轻至238克。酱料玻璃瓶的减重使得李锦记减少使用约5000顿玻璃。目前,李锦记已经基本实现了85%的产品包装材料是可回收物料。

 

在希望厨师的协助下,孩子们在废弃的酱料瓶上绘画创作

在可持续“李”想计划第一场的环保科普活动中,二年级小朋友给出的答案是制作环保生态瓶,成为家居装饰的同时,也可以时刻提醒自己节约用水。这一次,四年级的小朋友们,拿起画笔,在希望厨师的帮助下,为玻璃瓶添上了色彩,画上了“衣服”,将它们变成好看的花瓶;装上五光十色的太阳能灯带,将它们变成节能玻璃瓶灯。“一闪一闪亮晶晶的,特别好看,以后家里用完的玻璃瓶,我都要做成玻璃灯。”“第一次在瓶子上画画,感觉还挺有意思的,像是赋予了瓶子新的生命。”

 

对于自己改造的艺术品,孩子们十分满意

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女士介绍,可持续“李”想计划,是李锦记联合成都市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天府社创中心专项基金、GEO+可持续发展共同发起的一项旨在向公众传播可持续发展消费理念,倡导环保、绿色的长期公益项目。成都是国家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城市,“可持续‘李’想计划第2站能够在成都这座‘无废城市’推广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,是李锦记助推零碳、无废的重要体现。”未来,李锦记将依托该计划持续走进校园、走进社区,向更多消费群体传递普及可持续消费理念,让可持续回归生活,现于生活,反哺生活。

随便看看

返回栏目>>